【回眸2023】
2023年,是武汉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武汉发展亦正处于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发展关口在前,不闯无以过。
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和“压舱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发展,召开专题会,逐家听取国企情况汇报,把脉问诊、指明方向、增添动力。各企业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开足马力带头闯,转型跑出“加速度”,担重任、稳增长、保民生,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新征程上,这支国企“先锋军”,以党建引领凝心铸魂,以排头兵姿态奋楫笃行,为城市能级再提升贡献力量,在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汉实践中挑起大梁。
■ 精雕细琢
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进
城市功能品质再提升
2023年12月30日上午10时18分,由城建集团建设的市重点民生工程——友谊大道(三环线—宏茂巷)快速化改造工程主线高架桥如期开放通车。市民驾车从徐东地区向东行驶至三环线,通行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10分钟以内。
签约项目紧锣密鼓筹备开工,开工项目挂图作战加快建设,竣工项目开足马力投入运营……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下,承担城市建设重任的国有企业,以“排头兵”争先姿态,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区间隧道距离长,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还要下穿铁路和3座山,同时采用盾构、矿山、明挖三种方式施工,这在武汉地铁建设史中较为少见。”武汉地铁股份公司二级项目经理王向远说。新近通车的地铁19号线设计时速达到120公里,从土建、车辆到信号系统,均采用了大量国内外最先进的轨道交通技术,包括首次引进了在高铁建设中使用的新型堵头技术,首次投入使用新能源地铁铺轨机与移动式钢轨中频正火车,首次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实现5G专网全覆盖等等,成功打造武汉最快地铁,通过科技赋能跑出了武汉地铁新速度。
和平大道南延工程开放通车
和平大道南延工程隧道段是目前国内最大单管双层城市道路隧道。针对复杂的地层条件和工程技术难题,城建集团建设管理公司探索总结创新技术,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实现了盾构安全高效掘进,大大降低了处理灾害事故及设备维修更换的工程成本,提高了掘进效率及工程质量,荣获2023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做品质项目,造样板工程。在武汉动物园改造过程中,城建集团建设团队加强统筹管理,复原设计蓝图,尽最大可能平衡施工和动物管养关系,精心打造32栋动物场馆和配套建筑,以及114个场景丰富的户外运动场。为了游客视觉效果和猛兽安全,建设团队以动物的平行视角,认真研究方案细节,精细到园区内每一块塑石的打造,全部将横纹磨平。塑石从颜色到尺寸反复修改,汲取参与迪士尼建设的调色师意见,让石头越来越接近自然。1001个日夜匠心倾注、腾挪巧思,武汉动物园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成为武汉城市又一新名片。
三阳设计之都是汉口历史风貌区旧城更新的启动片,承载着打造武汉城市更新“示范区、新起点”的重要使命。为了让百年老里份延庆里抢在新年前以新面貌面世,市城投集团公司项目专班鼓足干劲,密切配合,以“满弓”状态奋力冲刺。招商人员发动一切“朋友圈”资源,每天上万步,数百个电话,马不停蹄地上门拜访、邀约,成功引进十余家时尚品牌商家,包括数个“武汉首店”。工程人员紧锣密鼓组织施工作业,倒排工期、紧盯节点,将“任务单”一个个销号清零,顺利在节点前“交铺”……连续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让延庆里在2024年元旦前如期对外开放,吸引了数万人打卡,共同感受老里份的活力新生。
轨道交通5号线二期开通,图为红霞站
“无废城市”工程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即将全面运营
汉口火车站北广场投用,地铁5号线二期顺利开通,文旅新地标中法半岛生态小镇一期提前30天封顶,利北社区、鲁磨路片、邾城片、武湖片等老旧社区全面更新,“无废城市”工程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即将全面运营……
武汉国资国企扛下一个个超级工程,突破一个个技术难关,实现一个个超前进度,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丰富城市发展内涵。
截至2023年12月,武汉国资国企累计完成城建项目投资超过800亿元,切实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 优化布局
国企转型升级提速
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过去一年多来,武汉国资国企紧扣全市发展大局,发扬闯关争先精神,积极促转型、强支撑、增动能。
推进重组武投控集团、文旅集团、城发集团,进一步优化国资布局;指导出资企业成立能源集团、数据集团、粮油集团等,打造细分行业龙头企业。金控集团、城建集团连续入列中国企业500强。
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转型。聚焦“965”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做好核心主业、代表性产业的重点培育投资。
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武汉国企加快做强做优做大,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投控集团权属企业裕大华持续加大投资技改力度,打造全流程智能工厂;年营收逾百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0%,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性企业。
同样焕发青春的还有“武字头”企业武锅能源,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迅速抢占市场,在国内碱回收锅炉市场占有率达到70%。去年7月,该企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华工科技国内首条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智造生产线
“中国激光第一股”华工科技,更是武汉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力提速的缩影。武汉国资控股后,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主业优势更加凸显。去年前三个季度,其利润总额在11家激光设备行业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近日,其创新发展事迹受到《焦点访谈》等中央媒体关注报道。
以华工科技为支撑,还带动了信息激光、军品科研、数控机床、纺织制造、能源装备等国企制造业资源改造提升,加快向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链逐步形成。
作为国资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之一的武汉数据集团,组建仅半年,迅速跑出数字产业新赛道。一方面加快布局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智慧城市建设等,推进武汉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武汉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等多个政府重点项目,一方面发力人才培养,建成启用数字人才实训基地光谷基地,累计培训已超5000人次,全面赋能武汉数字经济发展。
随着国资布局更加优化,优质资源要素向核心主业聚焦,武汉国企军团在各自产业的战略支撑力进一步彰显。
文旅集团打造的“知音号”已成为武汉城市亮眼名片
“夜上黄鹤楼”等创新项目带动武汉旅游持续出圈
文旅集团对标全国一流文旅企业,做好重大文旅项目的“操盘手”,担当全市文旅产业发展“排头兵”。“知音号”、“夜上黄鹤楼”、武汉马拉松等一批城市名片创新不断,持续出圈,带动武汉跻身元旦假期热门旅游目的地前十。东湖绿道累计接待游客量更是破亿人次。
地铁集团发挥“链主”作用,打造千亿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其联合黄陂区打造的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已签约企业84家,注册企业108家,开工企业10家,总投资额达309亿元。
“武农臻鲜”加大优质农产品供应
农业集团高质量运营“江城百臻”武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带动目录企业年销量增幅超20%,授权产品年总销售额破百亿元。
金控集团旗下长江国贸完成营收逾600亿元,资产总额逾2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内外贸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规模,重点产业链接能力显著增强。
武投控集团旗下武商集团聚焦调结构、优布局。江西首座重奢购物中心南昌武商MALL盛大开幕;“WS梦乐园”欢乐启幕,为武商梦时代打造“商文旅体”综合体再添新翼。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营销矩阵,“武商网+超级平台”双平台GMV突破9.58亿元大关。
此外,围绕“965”产业重点领域,市属企业持续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力度,通过发挥武汉基金等引导放大作用,让国有投资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领力量。
■ 激发活力
国企“含科量”大幅提升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向科技要动力,以创新激活力。武汉国资国企大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跑出新质生产力“加速度”。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指导下,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服务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各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去年1—12月,出资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0%,新增专精特新企业32家。企业“含科量”进一步提升。
政策再加码,投入再加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各领域全面开花。
人防设备公司新材料自动化生产线顺利投产
城建集团人防公司向外取经,大力开展产线升级改造、新材料研发。联合华工激光开发定制激光下料、清洗设备,以及机器人自动焊接线,为行业首创。其现代化智控生产线大幅提高产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去年,人防公司取得湖北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进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名单。
市城投集团公司所属水务集团武汉水务环境公司自主研发生产MBR膜组件,研发首款MBR膜组器自动清洗设备,目前已量产并成功投入使用,实现降本增效。
地铁集团强化数字赋能,实施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示范工程——城轨云平台项目,并与华为、腾讯、中国移动湖北分公司成立5G智慧城轨联合创新实验室。5G智慧城轨项目荣获工信部“绽放杯”一等奖。
农业集团主动参与武汉国家农科创中心建设,投资近1亿元建成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项目一期、二期,打造华中地区一流淡水渔业科技创新平台。该集团与科研院所合作,成功开展“中科五号”鲫鱼新品种科技成果转化,获得发明专利;与专业机构合作开展长江特色鱼类长吻鮠苗种培育养殖试验示范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所属水产公司成功申报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
据统计,去年,市出资企业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率超50%,获省级科技进步奖项3项,3个项目入选省技术创新计划重点研发专项(自主创新类)项目。裕大华公司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市属金融企业亦不断提升服务,为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引入“活水”。
2023年,汉口银行陆续推出“科企贷”“政采贷”“301贷”等多款线上标准化产品,全面满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至当年12月末,该行服务科创企业超5800户,2023年1—12月新增超1219户,创历史新高。
农商行首批签订全国首个聚焦上市后备企业培育的科创金融产品“上市苗圃贷”,在全省率先开展知识产权线上登记质押融资业务,助力全省首单知识产权ABS成功发行。科技金融市场份额保持全市同业前列。
接下来,国资国企将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加强数字赋能传统企业,争创国家级智能工厂。构建适应企业业务特点和发展需求的数字技术赋能平台,推进生产经营数字化。同时,进一步建设拓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不断提升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和民众体验感。
■ 人民至上
全力守护市民“生命线”
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1月16日中午,市城投集团公司所属水务集团蔡甸水厂运行人员胡风,在该厂新建成投产的平流沉淀池上进行巡检,设施运行情况一切良好。
蔡甸新水厂建设是落实武汉市供水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程。其新建的一期二阶段工程生产规模10万吨/天。2023年底建成投产后,该厂供水能力提升至20万吨/天,有力保障了蔡甸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运行的供水安全。全市供水“一张网”的构建又迈出坚实一步。
保障水气供应,不仅事关经济平稳运行,更关系千家万户生产生活。作为保障改善民生、维持城市运转的主力军,市城投集团公司等国企全力以赴保障城市安全运行,赋能城市美好生活。
除蔡甸水厂一期、阳逻二水厂顺利完工外,梁子湖应急水厂建设亦全力推进。全市供水信息统一监管平台投入运行,96510升级为全市统一的供水服务热线。全年新建市区供水管网互联互通12.2公里、智能水表改造25万只,从“源头”到“龙头”全生命周期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蓄足“底气”保冬供。2023年末以来,随着气温降低,武汉市天然气用气量持续走高。市城投集团公司所属能源集团提前研判供需形势,打好保供“组合拳”。集团干部职工冲锋在前,接力奋战,守护民生温暖。实现全市天然气统一服务热线、液化气服务一个呼号,打造水电气“一站式”服务平台,优化“瓶安约”订气平台,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一站式服务”。
截至2023年12月,全年完成供水9.88亿吨、供气17.81亿方,污水处理量10.16亿吨。全市供水、供气、基础设施运维“一网统管”局面加快形成。
与此同时,“武农臻鲜”加大优质农产品供应,保障、丰富市民餐桌。农业集团开发上线“武渔优选”微信小程序,直供商超开设活鱼专区,线上线下联动交易,全年向社会提供优质水产品300多万斤。依托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全年繁育各类优质水花鱼苗合计12.5亿尾,保种功能进一步提升。打造武汉首家珍稀食用菌5G智能零碳种植工厂,菌菇种类不断丰富,累计向市场供应菇类60万斤。空港湿地花田蔬菜种植植物工厂,去年7月投产以来,累计提供有机蔬菜2万斤,提供优质葡萄1.2万斤,进一步丰富市民“菜篮子”。
2023年12月24日,武汉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成立。这是武汉国资整合国有粮油企业资源,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障供应链的一大举措,助力消费保供的又一新作为。粮油集团组建后,其资产规模超过12亿元,将打造成为华中粮油生鲜供应链价值服务商,帮市民拎稳“米袋子”“菜篮子”。
过去的一年,武汉国资系统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高质量保障燃气、生活用水、农副产品及商品供应,确保经济稳健运行、社会秩序井然、群众生活幸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
■ 责任担当
用心用情优化服务
让民生持续升温
1月6日,武汉公交上新两条定制旅游专线。一条从江夏大道公交停保场出发,直抵东湖磨山景区,节假日开行,满足区域内居民、高校学子节假日出游的个性化需求。一条从武昌火车站西广场出发,抵达中山舰旅游风景区,精准“点对点”服务,受到乘客青睐。
2023年6月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多条定制公交相继开通。截至目前,公交集团已开通定制公交线路270余条,业务涵盖通勤、通学、婚庆、旅游、就医等多个领域,日均车辆规模超300台,日均服务乘客已达4.9万人次。
“定制公交是公共资源集约化利用的有效形式,能更好地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出行需求。”公交集团营运部部长汪文擎说。
定制公交的成功开行,是武汉公交人瞄准市民需求,反复调研的结果。如经开区海尔工业园区域,公交四公司主动对接园区,先后召开“踩点”现场联席会10余次,量身定制、精准服务,一口气开通了5条职工通勤专线,实现了小区、厂区“一站式”服务。同时,通勤专线管理人员还建立了微信工作群,园区如有临时加班任务,可灵活调整发车计划,最大程度方便职工通勤,受到一致好评。
作为武汉公共交通的另一主动脉,地铁集团不断擦亮“铁军”名片,在保民生中主动作为。“全国最美救护员”肖畅、夏阳、徐聪,10分钟内成功救回突发心梗乘客生命,“神预判”女员工官志苹一把接住电梯上推轮椅乘客,车站工作人员黄嫚让失禁老人靠在自己怀里,多座车站建立台账持续接力帮扶行动不便乘客……一幕幕温暖出手瞬间、一个个平凡帮扶举动,汇聚成最深厚、最感人的力量,让公共出行服务更有温度。
据统计,2023年武汉地铁线网总客运量超过13亿乘次,日客运量“四破500万”,最高日客运量达521.45万乘次,成为中国内地第六个突破500万乘次的地铁城市。2023年12月,武汉地铁“微笑服务”品牌规范提升运营服务质量项目,荣获全省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典型案例。“书香地铁”在第四届全民阅读研究年会活动中被评为“全民阅读创新服务典范优秀案例”,并荣获第五届交通运输文化品牌“企业类十佳文化品牌”荣誉。
截至目前,武汉公交、地铁累计运营里程6.92亿公里,载客量达19.62亿人次。国资国企人以高标准服务不断打通出行梗阻,为群众提供便利。
同时,武汉国资国企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和内涵,提升服务品质与温度。一项项文旅新玩法、新体验,为市民打造出一个个“生活新空间”,也让城市不断出圈、出彩。
城发集团所属省客集团武汉旅游观光巴士,贴紧大众需求,全面优化夜游产品和服务,因地制宜优化运行线路,大幅延长运营时间,同时推出西点套餐和导游讲解服务,让乘坐旅游观光巴士赏江城夜景成为夜游武汉的打卡热门。去年下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节假日趟趟满载。
文旅集团启动建设武汉戏曲艺术中心,打造武汉公共文化新地标;引进的茑屋品牌华中首店正式开业,提供更多生活方式选择;“夜上黄鹤楼”带来城市地标旅游新体验,入选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
农业集团创新打造农文旅融合项目,位于东西湖区的空港湿地花田开园试运营,武汉再添生态文旅新地标;古今“对话”“小戏骨”登台,蔡甸知音童谷创建研学新场景;郁金香主题公园带动年轻消费群体,实现四季常态化开园。
【展望2024】
■ 大力发展现代实体产业推动国企转型闯关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武汉国资国企交出了一份写满“拼抢实”的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国资国企将承担更多使命,开启新的奋斗里程。
新的一年,武汉国资国企将深入贯彻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精神,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为社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以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为主线,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增强企业核心功能。聚焦转型闯关,深度转换经营业态,推动企业强身健体,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放大国有资产价值。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围绕“965”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实体产业。依托9大支柱产业,新设一批供应链企业,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锚定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国有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盯紧5大未来产业,积极打造跨界融合生态。
同时,加快提升传统产业,推动平台类企业向竞争类企业转型,提高经营效益。推动战略性新兴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做强做优做大高端装备、北斗、数据基础设施及应用等产业。引导优质资源向优质企业积聚,提升产业支撑力。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引领。武汉国资将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探索开展“科技园区+科技金融+科技企业”的创新生态服务,组建多元化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强化创新政策支持,建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库,持续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
转载自: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