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上的坚守


网站20211009.6.jpg

瞭望塔设在湖中央,便于观察和巡控。

距湖北省武汉市区40余公里的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武湖,有一支4人巡湖管控小组,他们为了武湖水生物多样性和黄颡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长年坚守在湖中心的一座二层楼高的“孤岛”上。他们远离城市的繁华和喧嚣,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净水。他们之中在这里坚守最长的达25年。

网站20211009.7.jpg

巡湖队员巡查归来。

10月7日,武湖水面风力达5级以上。汪瑞雪、汪双文、万新明正轮流用望远镜扫描远方是否有可疑船只和非法钓鱼人员以便及时处理。

网站20211009.8.jpg

汪瑞雪(左)、汪双文(中)、万新明(右)在瞭望塔上观察湖面情况。

武湖,南通长江,北连滠水,是由长江冲积而成的天然通江湖泊。水域面积4.6万亩,湖区有7个河口,港汊纵横,湖泊内水生物资源丰富,是湖北省著名的“鱼米之乡”。

汪瑞雪、胡海英是一对夫妻,1996年汪瑞雪便在这座“孤岛”上开启巡湖工作,妻子胡海英为支持丈夫工作,于2004年加入湖泊守护队伍中,她主要负责队员们的一日三餐和后勤保障工作。万新明、汪双文分别于2015年和2017年来“孤岛”工作至今。

网站20211009.9.jpg

汪瑞雪驾驶快艇在湖面上巡逻。

“孤岛”因离陆地较远,手机信号不稳定,有时打电话要爬到楼顶找信号。电视信号全靠卫星锅接收,遇到风雨天气,电视机画面下起“雪花”。“孤岛”上有冰箱、电风扇和一台跑步机。4个人每月只有4天假期轮休,其余时间全部在岛上巡湖。

网站20211009.10.jpg

瞭望塔距陆地较远,信号较差,队员们在楼顶找信号。

4.6万亩的湖面,队员们驾驶快艇巡查,一趟下来要4个多小时。长年累月在湖面工作,许多队员患上风湿性关节炎,但他们说为了武湖的长治久清和生态化发展,再苦再累也值得。

晚上7时许,天色已暗,汪瑞雪、汪双文将快艇停泊在极易发生非法盗捕的隐蔽处,熄灭发动机静静地进行观察,他说发动机声音太大,容易惊动不法盗捕分子。湖面巡查中,当他们发现非法捕捞渔具便立即取缔销毁,同时还对湖中漂浮的垃圾物及时清理打捞。

网站20211009.11.jpg

巡湖队员清理非法渔具。

网站20211009.12.jpg

夜晚,队员们仍在巡湖。

20余年的坚守,汪瑞雪欣喜地看到武湖由经济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的蝶变。过去,武湖由于周边水塘渔类养殖、沟渠污水入湖等原因,水质一度由Ⅲ类下降为Ⅳ类。为保护好武湖生态资源和长江大保护,使天更蓝、水更清,2018年底,武湖实行全面禁捕,积极探索武湖生态化发展路径,根据武汉市环境监测中心数据,目前武湖水质达到Ⅲ类标准。

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黄颡鱼在这里繁衍生息。

网站20211009.13.jpg

黄颡鱼已成为市民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来源:长江日报

转载自:中国环境

              中国环境网